前言
假設邀請你思考一個關鍵詞
一個能夠丈量即將過去的
2022年的關鍵詞
不是悲觀喪氣的
而是能鼓舞我們
抱薪穿越寒冬的關鍵詞
你覺得是什么?
這不是對管理的洞察或思考,而是對人性中偉大特質的致敬。
2022年即將過去,夾雜著太多的無奈和傷感,沾染著略顯悲壯的冷色調,即將走完了。
進入12月,各種行業大牛、KOL粉墨登場,在華麗的舞臺上表達著他們對2022年的體悟,對2023年的展望?犊愒~,激情涌動,這一年的跌宕起伏、唏噓感慨、生離死別等,仿佛在舞臺上濃縮成了可以療愈萬眾的吟詠頌唱,凝結成了蓄力前行的萬丈光芒。
假設邀請你思考一個關鍵詞,一個能夠丈量即將過去的2022年的關鍵詞,不是悲觀喪氣的,而是能鼓舞我們抱薪穿越寒冬的關鍵詞。你覺得是什么?
我前幾天想到一個詞,昨天晚上看吳曉波的年終秀《勇敢者的方法論》演講時,遇到了“啊哈”時刻。坦誠說,當他說出我心里的那個關鍵詞時,我心流澎湃,凌晨四點都沒有睡著。那個關鍵詞就是——勇氣。
演講中有兩句話讓人動容:
勇敢是關于希望和害怕的知識。
——蘇格拉底
勇氣很有理由被當作人類德性之首,因為這種德性保證了所有其余的德性。
——丘吉爾
歷史的長河中,勇敢者的故事燦若群星,為真理、為民主、為科學、為藝術、為國為民等,當耳畔回響“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圣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”時候,我們仍熱血沸騰。
回顧2022年,無論是闊論時代洪流、還是細品人間煙火,勇敢者又是誰呢?我想僅以企業HR的眼光和角度談一下心目中的“勇敢者”。
當下經營的“難”,彰顯了企業家的“勇”。以前創業圈有句“黑話”——如果你想早死,就去創業當老板吧。以前都說創業是“九死一生”,按照當下的大環境,總感覺有點“十死無生”的悲壯。
面對創業和企業治理這么勞心勞力的事情,企業家還是要干,甚至越挫越勇,源動力又是什么呢?經濟學家張維迎把創造和改變社會游戲規則的人物稱為“制度企業家”,并且分為兩大類。
第一類是思想型的制度企業家(或稱為理論型的制度企業家),他們給我們提供思想,改變我們的觀念,塑造我們的文化。
第二類是實踐型的制度企業家,他們是作為政治家在改變社會。無論哪種企業家,最重要的職能都是創新!
如同熊彼特所指出的,創新是“創造性的破壞”(creative destruction)。創新意味著用新的產品代替舊的產品,用新的生產方式代替舊的生產方式,用新的商業模式代替舊的商業模式,用新的管理方式代替舊的管理方式。甚至意味著讓人們用新的價值觀念代替舊的價值觀念,用新的行為方式代替舊的行為方式,用新的是非觀和新的善惡觀代替舊的是非觀和舊的善惡觀。
不確定性和誤解是對企業家的天然挑戰,所以,從處方變革和OTC變革走到今天,再來回味公司2017年年會主題詞“變革是找死,不變革是等死”時,我們應對企業家精神中的“勇氣”多一份理解;當大部分企業都收縮戰線,保留現金流,而我們真金白銀大手筆投近2億元做產品布局時,我們應對企業家精神中的“勇氣”多一份敬佩;當長期封城停產,政府都不愿意面對勞動關系方面的沖突,很多企業都默認走政策最底線,而我們不裁員、不減薪,甚至還在積極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薪酬福利等激勵政策時,我們應對企業家精神中的“勇氣”多一份尊重。
當下生活的“難”,激發了基層員工的“勇”。吳曉波的演講中有段視頻讓我特別動容,這種場景在疫情當下的2022年一再上演。
一個00后的小姑娘,在直播間里賣鍋,哭著賣,不停賣!板伈粫鄣摹,她說。我想起了那個在直播間賣建盞的小姑娘,那個在小楊哥直播間喝拖把水的小哥哥,那個在高速路收費站因為不能過綠色通道哭的中年大哥,那個在白菜地里的拖拉機旁抱著大白菜哭的大爺……
我想到封廠期間那個用紙板和木托盤拼湊的床,我想到那臺翻倒在馬路邊的運渣車,我想到辦公室的00后的小姑娘在廠區路燈下穿成大白做志愿者的場景,我想到各位同事接到通知可以復工到公司上班時候的興奮之情,還想到辦公室里接二連三中招變成小陽人時,大家苦中作樂對比誰的毒株更“友善”,誰又挺進了“決賽圈”。
羅曼羅蘭說:”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,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“。平凡人的勇氣,不是驚濤駭浪中的閑庭信步,或者泰山崩于前的巋然不動,而恰恰是面對柴米油鹽的真誠、豁達與堅韌。
苦或難不值得被歌頌,但希望永遠值得被追捧。愿我們彼此都保有平凡人身上的樂觀英雄主義,“竹杖芒鞋輕勝馬,一蓑煙雨任平生,回首向來蕭瑟處,也無風雨也無晴”。
2023,一起加油!
——常兆瑞